8月20日,寿光市洛城街道韩家牟城村,道路整洁,绿树成荫。“村里干干净净,主要得益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大家都很自觉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了。”韩家牟城村村民马振吉说。
2011年,韩家牟城村摆放了垃圾桶,要求每家每户将垃圾放入垃圾桶,由垃圾运输车统一清运至指定的垃圾中转站。当年,寿光环卫部门在全市975个村庄按照每75户1人的标准配备了3350名保洁员和110名管理员,购置了垃圾清运车辆,实行道路统一清扫保洁,垃圾统一清运,“垃圾靠风刮”的现象在农村一去不复返。
近年来,寿光市把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重要载体,通过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强化考核等措施,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作为山东省乃至全国最早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市(县),在没有外地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寿光市通过长期调研、规划、论证,创新模式,建立起了城乡一体的环卫长效化管理机制。
在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初期,为快速落实这项工作,寿光市委、市政府还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各镇街道设立了环卫所。同时,对村庄保洁及生活垃圾的收运方式、人员配备、监督考核等都作了明确规定。至此,寿光构建起了城乡环卫“全方位覆盖、无缝隙对接、一体化管理”的新格局。
寿光环卫集团职工燕广全是第一批村庄保洁员。刚开始干保洁工作时他放不开,村里人不认可,工作量特别大。燕广全说,现在农村的保洁工作已经理顺,村民会主动把家里的垃圾投送到垃圾桶里,村里环境干净了,自己的工作量也小了。
为确保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在农村铺开,取得成效,村庄管理员和保洁员由寿光市环卫部门统一招聘、统一管理、统一发放工资,实行全天候清扫保洁和巡查监管。农村百姓享受到了和城区一样的环境卫生服务。
针对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各个环节和不同方面,寿光市采取了不同的资金筹集模式,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费用全部由市镇两级财政承担,村民不用拿一分钱,从而建立了长效的保障机制。寿光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将河湖沟渠、绿化带等也全部纳入环卫统一管理范围,切实改善了城乡环境卫生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