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青州乡间村落,整洁的街巷,俏丽的花草,干净的休闲广场……看到的是村容村貌的新变,感受到的是村民幸福指数的飙升。这一切的变化得益于青州开展的环卫一体化工作。目前,该市1054个村庄已全部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市13个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全部实现市场化运作。
综合推进,农村环境大升级
在管理体制上,青州形成了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总体引导督查、镇街环卫所督促考核保洁公司、保洁公司负责具体卫生保洁、村庄社区协调对接的涵盖市、镇、村三级的环卫管理体系。
在管理组织机制理顺后,全面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从2014年以来,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清底子”工作,对农村存量垃圾进行集中清理和整治,解决垃圾围城、围村、围田、围路问题。月均清运量由2014年的0.53万吨,提升到2016年的1.1万多吨。
专业运作,环卫水准上台阶
“以前,俺到城里办事,看到城里人家的垃圾天天有人去收,楼房旁边也都干干净净的,真让人羡慕。现在,我们也过上了这样的生活。”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之后,邵庄镇黄鹿村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村民孟庆珍觉得现在他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青州在加强财政投入的基础上,推行市场化手段,实现了城乡环卫同一水准。按照每75户配备1名保洁员,每15户设置1个垃圾桶,每8000人配备1辆垃圾清运车,每镇至少1座垃圾中转站、1辆勾臂车的标准进行了基础设施配套。与此同时,市财政每年拿出2100万元,作为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经费补助乡镇;每年拿出780万元作为国省县道保洁经费,推行环卫工作市场化运作。
文化建设,村庄干净到里子
辛辛苦苦清理完的“三大堆”,没隔几天又“长”出来——在推行环卫一体化工作之初,青州环卫部门也曾遇到过农村环境卫生反弹的难题。为此,青州在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中,同步开展了环卫文化创建工作。
在村一级,通过悬挂横幅、涂刷标语,户户发放明白纸等进行环卫文化宣传,并以镇为单位组织模拟电话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摸排,进行针对性的整改。发挥村委会自治作用,推行村内事“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治理模式,制定村规民约,落实“户前三包”责任制,让村民共同参与到干净整洁新农村建设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