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 “净化工程”扮靓乡村-行业资讯-菏泽万福环卫工程有限公司 城乡环卫外包 道路保洁 中国城乡环卫一体化推进企业

最新资讯

更多
地址:山东省菏泽市高新区马岭岗镇240国道京博加油站南邻50米
邮箱:1797309580@qq.com 鲁ICP备15022112号-1
电话:15753059510
业务QQ:1797309580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

高密: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 “净化工程”扮靓乡村

文章来源:admin 时间:2017-02-03

五年间,“创新、协调、绿色、共享”成为高密市城乡环卫一体化的代名词。城乡环卫一体化如一招妙棋带起多重效应,不仅营造了整洁优美的农村环境,还改变了乡村陋俗,树立了文明标杆,增强了发展信心。 

2010年以来,高密市大力实施乡村净化工程,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立常态化管理长效机制,健全农村环卫基础设施,配齐农村环卫专业队伍,全力进行城乡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在环卫领域率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弊端,初步实现城乡环卫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市所有村(居)全部实现“一体化全覆盖”。2015年3月,高密市被认定为“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市”。

科学谋划,确立“六化”目标

2010年以前,该市农村卫生实行分散管理,农村环境卫生问题突出,街路缺人清扫,垃圾乱扔乱倒,日产约400吨生活垃圾难以随时清理。2010年5月,市委、市政府顺应民意,在全市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市政府连续5年把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承诺的“为民服务十件实事”,向全社会公布。每年出台实施意见,与各镇街区签订目标责任书,量化分解任务。确立“工作标准化、运行市场化、队伍专业化、机制常态化、发展产业化、资金统筹一体化”工作目标,建立收费投入运行机制,明确了“镇村收集、市统运处理”运行模式,引入了“垃圾日产日清”、“垃圾不落地”、“六无一有”等先进理念,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多方投资,建设基础设施

在城乡环卫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该市采取“市场化运作,分级负责,市镇财政和农户合理负担环卫经费”的办法,多元化筹集资金。2010年至今,全市累计投入2.55亿元用于基层基础环卫设施建设,升级改造了市垃圾处理场和建设了农村四座小型垃圾场;市政府利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专项资金4680万元,按照每万人一座移动式垃圾压缩中转站、每万人一辆垃圾密封收集车、每15户一个塑料垃圾桶的标准,分四次统一招标采购17吨移动式中转站64座、3立方小型垃圾中转箱820台、垃圾侧装车113辆、车厢后卸式大型拉臂车8台、2吨车厢后卸式小拉臂车40台、密封自卸式垃圾运输车4台、叉车2台、塑料垃圾桶16000个,全部按标准分配到了农村社区、村居;全市选聘农村保洁员2265人,全部经培训上岗;2013年以来,市镇两级财政每年投入农村环境整治经费5250万元,全面开展农村环境集中综合清理整治,2014年实现全市所有村(居)内的草堆、粪堆、土堆“三大堆”和积存垃圾清理全覆盖。市政府还采取BOT形式,招商引资2.7亿元,开工建设生活垃圾焚烧生物质发电项目,待今年底建成投产运行后,可实现日处理生活垃圾800吨,年可发电1亿度,彻底解决“垃圾围村”、“填埋饱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成效明显,惠及广大群众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注重顶层设计,邀请专家对环卫规划和6处大型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科学评估。组织全市性大规模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活动5次,共清理农村积存生活垃圾35万多吨,全部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全市所有村(居)全部实现人员、机构、设施、资金“四到位”,规范化管理实现全覆盖;每个镇街区确定5条环境卫生管理样板街路,高标准管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各种农村环卫基础设施的配置运行和专职保洁队伍的建立,确保了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应收尽收、日产日清、密闭运输、无害化处理,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处理率达100%,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真正享受到了环卫一体化带来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