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是第31个爱国卫生月,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共推‘厕所革命’,共促卫生健康”。为让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山东爱国卫生工作开展情况,更加积极广泛地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结合4月份第31个爱国卫生月,日前,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介绍全省爱国卫生工作、“厕所革命”和村庄清洁行动有关情况。
山东共创建国家卫生城市30个
数量居全国第3位
近年来,在省政府正确领导和全国爱卫办大力支持下,省爱卫办会同各成员部门大力实施健康山东行动,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推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开展卫生城镇和健康城镇建设,全省爱国卫生工作蓬勃开展。特别是2015年省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4〕66号文件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5〕25号)出台后,全省各级、各部门适应新形势,明确新目标,落实新举措,全省爱国卫生运动进入了新阶段。
(一)健康山东行动持续开展。连续开展了两轮“健康山东行动”,组织实施健康知识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推广、全民健身、卫生城镇创建、环境卫生整治、健康关爱、疾病预防控制、食品药品安全8大专项行动,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城乡环境持续改善,不断提升群众文明卫生意识。出台《“健康山东2030”规划纲要》,实施“健康山东”品牌战略,开展健康山东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一评二控三减四健”专项行动,组织健骨操大赛、健步走激励大赛等系列特色活动。实施健康传播活动,让健康知识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
(二)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积极开展城乡环境整洁行动,制定《全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方案(2016-2020)》,共同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全省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断提高,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大力推动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将农村改厕工作纳入卫生乡镇、卫生村创建评审的内容,积极引导群众从“要我改厕”到“我要改厕”。认真做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坚持环境治理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制方针,加强病媒生物监测,扩大监测范围,强化“四害”孽生地治理,定期开展统一灭鼠、集中灭蚊蝇活动,推动病媒生物防制日常化、规范化开展,努力降低病媒生物密度,控制病媒传播疾病。
(三)卫生城镇创建活动成效明显。坚持结构合理、均衡发展、逐级提升、梯度推进,积极扩大卫生创建覆盖面,规范评审、复审、约谈、通报和退出机制。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山东省共创建国家卫生城市30个(15个地市,15个县级市,数量居全国第3位),国家卫生乡镇(县城)36个,省级卫生城市已经全覆盖,省级卫生县城47个,省级卫生乡镇973个,省级卫生村12318个。另有6个国家卫生县城已完成评审待命名,185个县城和乡镇进入评审程序。
(四)健康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健康城镇是卫生城镇的升级版,开展健康城镇建设是全国爱卫会统一部署重要工作。2016年全国爱卫办确定济南、烟台、威海3个城市为国家健康城市试点,2017年我省确定了淄博、东营等20个健康城市(县城)、60个健康乡镇、137个健康村省级试点,同时积极组织实施健康家庭、健康校园等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开展多个主题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推动健康城镇建设向深入发展。我省属于全国健康城市试点城市最多、健康细胞建设比较突出的省份之一,2017年承办了全国健康城市工作经验交流会。
下一步,山东爱国卫生工作的目标是:以卫生创建工作为抓手,实施全域创建,努力提质扩面,推动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推进健康城镇和健康山东建设。力争到2020年,各市国家卫生乡镇、县城比例分别达到8%以上,省级卫生村比例达到30%以上。
深入广泛开展第31个爱国卫生月活动
2019年4月是第31个爱国卫生月,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共推‘厕所革命’,共促卫生健康”。小厕所,大民生,厕所关乎公众健康,是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推进“厕所革命”是改变我国城乡环境和人文面貌的重大民生工程。要以“爱国卫生月活动”为契机,共同推进“厕所革命”,进一步宣传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改善环境卫生状况,以崭新面貌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今年的爱国卫生月活动,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广大群众为主要宣传对象,以关注卫生厕所日常管护、倡导文明如厕、传播卫生防病知识等为主要内容,因地制宜地开展通俗易懂、针对性强、形式多样和特色鲜明的专题活动和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清洁卫生厕所对于公众健康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意义,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厕所革命”的良好氛围。围绕宣传要点,组织有奖问答、话题互动、“清洁妙招”视频等网络活动,多角度、全方位普及文明健康知识。
为配合爱国卫生月活动,卫生健康部门率先行动,将在全省部署开展医疗卫生机构厕所整洁专项行动,努力打造“厕所革命”行业样板。力争到2019年底,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厕所全面达到干净、卫生和整洁的标准,到2020年底,卫生厕所基本实现全覆盖,并建立较为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
扎实推进全省农村“厕所革命”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改厕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先后作出一系列部署和要求,率先在省域范围内全面启动改厕工作。全省住建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总体要求,迅速行动、多措并举,全面推进、狠抓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6年以来,全省累计新改户厕1000多万户,惠及全省3000多万农民群众。建立了政府统一领导、县乡村三级联动、专业服务相结合的推进机制,完善了涵盖建设、验收、管护等一系列政策体系,明确了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的工作流程,颁布了产品、施工、验收、维护等多项地方标准,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公示公开制度,不断推动改厕工作透明化、制度化。
当前,山东农村改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台账数据不准确、施工质量不够高、管护机制不健全。
下一步,全省住建系统将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工作落实年”工作部署,会同有关部门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向高质量发展。一是聚焦台账建设。逐村逐户进行全面排查,做到“一户一档”,切实挤出水分、压实数据。逐步公布各级改厕监督举报电话,加强群众监督。二是聚焦问题整改。将已排查出的问题,严格执行销号管理,确保5月底前整改完毕。建立定期暗访通报制度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包市督导制度,及时跟踪整改效果。三是聚焦机制建立。加快构建管护体系,建立维修服务、清运服务、利用处理三项制度。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的宣传培训方式,引导群众规范使用维护厕所。四是聚焦扩面提质。大力推进东中西改造提升试点,指导威海环翠区、淄博临淄区和桓台县、巨野县等试点地区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建设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改厕的科学性、实用性。在此基础上,坚持不懈地推进农村公厕、涉农街办村庄改厕,真正让这一惠民工程惠及全省农民。
“三清一改”推进村庄清洁
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项基础性工程。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1月2日,省委常委会进行了专题研究,2月3日,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实施方案》《山东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分工方案》,2月26日,召开了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现场会,推动村庄清洁行动进一步向纵深开展。
村庄清洁行动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结合山东实际,以“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村容村貌明显提升,长效清洁机制逐步建立,村民清洁卫生文明意识普遍提高,以清洁村庄的扎实行动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奠定坚实基础。
村庄清洁行动有四项内容。一是明确责任。坚持在省委、市委领导下,县(市、区)抓落实,强化县级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明确县(市、区)、乡镇主要负责同志为“一线总指挥”,做好村庄清洁行动部署动员、督促指导、检查验收等工作。二是明确标准。根据本地农村人居环境实际,明确村庄清洁行动目标任务和整治标准。主要通过村级组织和农民群众自觉行动等形式解决脏乱差问题,达到干净、整洁、有序的标准。三是集中整治。结合本地实际,重点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系列整治活动,推动农户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抓住关键节点,对村庄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四是持续推进。坚持抓紧抓实、善作善成,阶段部署、滚动实施。针对突出问题,结合当地实际和民俗特点,由易到难,有序安排,扎实推动,促进村庄清洁工作常态化。
村庄清洁行动的重点任务是做好村庄“三清一改”。
一是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庄农户房前屋后的柴草堆、垃圾堆、以及塑料袋等白色垃圾、河岸垃圾、沿村公路和村道沿线散落垃圾等,解决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污染问题。
二是清理村内河塘沟渠。清理房前屋后河塘沟渠,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鼓励农户节约用水,引导规范排放生活污水。
三是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随意丢弃的病死畜禽、包装物、废旧农膜等农村生产废弃物,严格按照规定处置,积极推进资源化利用。规范村庄畜禽散养行为,减少养殖粪污影响村庄环境。
四是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宣传普及健康卫生常识,提高村民清洁卫生意识和生态环保意识。倡导文明新风,引导群众形成良好生活习惯,消除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文明行为和不良生活习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