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万物复苏。文水县西城乡党委、政府早动手、早谋划,积极贯彻省市县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动员暨培训会和全市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在持续加强打击私屠滥宰工作的同时,主动探索乡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有效实施,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改革乡村环境卫生治理模式。
近日,西城乡与县环卫中心、保洁公司就乡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进行了多次探讨,并实地对下辖各村环境卫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东石侯村位处西城乡东北,距乡政府2.5公里,现有人口1890人。多年来,东石侯村因地理位置偏僻,产业结构单一,外出务工青年较多等原因,环境卫生工作一直未得到有效治理。为了全面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合理建立环境卫生长效机制,东石侯村主动配合乡党委、政府进行环境卫生整治模式改革试点。
破解清运与保洁“两张皮” 形成有效无缝衔接
根据县环卫工作指导意见,垃圾清运工作为保洁公司实施,农村保洁则由村委具体负责。这样,就造成垃圾清运与卫生保洁“两张皮”,各自为“阵”,极易出现推诿、扯皮的情况。因此,在县环卫中心的大力支持下,经乡党委、政府与保洁公司多次商谈,农村保洁员由保洁公司统一管理,从而形成了“保洁跟紧清运车,清运及时促保洁”的运行机制。
突破卫生费收缴瓶颈 确保经费保障有力
村委主动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制定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方案,重点说明经费收缴和使用情况,以征求党员群众意愿。在赢得村民的支持下,截至目前收缴卫生费2万余元。下一步,村委强化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成效,积极争取县级奖补资金。在此基础上,西城乡党委也将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奖补,支持和鼓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化解农村自治矛盾,引导法治、德治同向发力
东石侯村通过“四议两公开”方式,广泛征求党员和村民对农村环境卫生相关工作的的建议和意见,破解农村保洁员“拿钱不干活 钱少干不好活”的问题,将农村环境卫生“这本账”亮出来。同时,增加相应的村规民约,规范村民生产生活方式,加强农民群众卫生健康教育,深入开展文明户、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并给予物质奖励,实现人人抓、人人管的良好局面。
“春风又绿江南岸”。在乡村振兴的春风里,西城乡党委、政府借抓党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东风,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在工作实践中锻造政治过硬、本领更强、可堪重任的乡村干部队伍。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推动乡村环境卫生工作持续向好,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李耀龙 陈卓渊 供稿)
友情链接: